证券融资
首页 > 证券融资
证券融资

4月真实过会率仅58.1%!为什么全面注册制后真实过会率在走低?

来源:荣大综合咨询

发布日期:2023-05-08 15:23

浏览次数:

字号:[ ]

荣大综合咨询整理发现,4月共计21家上会企业,其中18家顺利通过,2家暂缓,1家未通过,创业板共计终止5家企业(含1家未通过),科创板终止4家企业,北交所终止2家企业。

综上,4月真实过会率仅约58.1%。

注:真实过会率=过会家数/(过会家数+被否家数+暂缓表决+取消审议+终止家数

值得注意的是,4月主板和科创板都没有上会企业,主板没有终止的企业。

全面注册制正式实施后的1个月,即2月17日~3月16日之间,IPO市场共审核了31家企业,其中2家被否,1家暂缓,28家企业过会,但是同期有25家企业IPO撤单,实际过会率仅55%。

从2023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共有100家企业上会(含取消上会企业),最终过会仅85家,6家企业被否,9家暂缓/取消审议,但同期有86家企业IPO终止,除去6家被否企业外,还有80家撤单(含1家企业注册批复过期失效)。那么,按上述计算公式,一季度IPO实际过会率仅为46%。值得注意的是,86家终止IPO企业中,创业板占比超过了50%。

数据显示,2014年~2017年,IPO实际过会率为75%~89%。2018年实际过会率为55%,这可能和此前审核严峻以及市场深度调整有关。2019年和2020年这两年的实际过会率分别有87.28%和86.8%。但是到了2021年,IPO实际过会率仅61.99%。

结合数据来看,全面注册制后实际过会率还有走低的趋势。

这是为什么呢?从计算公式来看,一个重要原因是终止审查企业数量的增加,很多企业在问询阶段就主动终止了IPO申请。

企业终止的原因有许多,可能是业绩下滑,不符合上市条件了。可能是被问询问倒了,也有可能是因为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的,“带病闯关”,材料准备的不完善。或者是被现场检查发现了问题。综合之前的资料不难发现,许多被抽中现场的企业都没能走到最后。

4月终止企业问询重点

案例1: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

创业板定位以及发行人在自主生产方面的技术能力及先进性体现、募投项目的合理性、可行性、监管及法律责任、收入、毛利率等相关问题。

案例2: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

创业板定位问题、内控问题以及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等问题。

案例3:成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

发行人上会被否,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认为:发行人业绩增长严重依赖单一客户科研件收入占比逐年下降,未能充分说明主营业务的成长性,未能充分说明其是否符合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创业板定位要求综上,发行人不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第三条《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三条的规定。

案例4:惠州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

发行人被反复问询创业板定位问题,收入毛利率、实控人等问题也反复提及。

案例5:****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

创业板定位、分拆上市、募集资金必要性、同业竞争、毛利率等问题。

案例6: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

前次申报、科创属性、市场空间、募投项目、核心技术等问题。

案例7:苏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

核心产品、成本、毛利率等问题。

案例8:河南*****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

科创属性、研发费用、收入、毛利率、内控等问题。

案例9: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

核心技术、研发费用、募投项目等问题。

案例10:山东****股份有限公司(北交所)

业务与技术、财务、募投项目、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等问题。

案例11:浙江********股份有限公司(北交所)

业务与技术、财务、募投项目、内控等问题。

总结

全面注册制并不意味着全面放开,审核趋严是对所有人负责的表现。纵观多个文件,不难发布全面注册制对投资者的保护。资料显示,注册制在切实地保护投资者,这既是资本市场改革的意义,也体现资本市场的进步。

拟IPO企业还需要认真准备资料,不要“带病闯关”,中介机构也要提高执业质量,才能顺利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