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金融动态
金融动态
金融时报评出2021年中国金融十大新闻(四)
来源:金融时报 发布日期:2022-01-21 17:34 浏览次数: 字号:[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事 件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后“三农”工作重心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要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衔接,又要加快补齐“三农”短板,这离不开金融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质效的支持。

2021年,金融支持政策连续出台落地。5月25日,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对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提出了具体要求。6月4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强化考核评估工作的激励约束作用,突出金融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6月30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六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要求金融机构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八个重点领域,加大金融资源投入。8月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召开“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金融支持力度总体稳定,继续支持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发展。


点 评】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 王静文

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十四五”规划也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之一。

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构建新发展格局,潜力后劲在“三农”;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基础支撑在“三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艰巨性也有目共睹。根据农业农村部测算,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重点任务大约需要投资7万亿元以上,这就需要金融业切实发挥支持作用。

2021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搭建起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一方面,健全适合乡村振兴发展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积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另一方面,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拓宽乡村振兴融资来源,发挥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

监管指引之下,金融机构也积极投身到支持乡村振兴中。具体来看,一是持续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力度。对粮食安全、种业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加大投放力度。二是强化差异化考核激励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从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授信准入、绩效考核方面进行差异化设置,引导资金投向。三是因地制宜创新金融产品。从农户小额贷款流程化、农副产品供应链金融创新、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等方面,推出更适合农村地区的金融产品。四是加大数字金融赋能。通过综合运用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智能风控等数字技术创新,让信息多跑路、农户少跑腿,实现“三农”服务降本、提质、增效、扩面。

必须指出的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根基仍需进一步夯实,商业可持续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是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提升农村地区诚信文化的同时,健全银政保合理完善的风险分担机制,使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二是加强数据信息整合能力。研究推动构建全国统一的数据归集、共享和应用平台,在信息查询、供需对接和抵押登记等方面为供需双方提供便利。三是加强技术赋能降本增效。加快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依托5G、智能终端等技术,开发线上服务平台或移动应用程序,推进全流程数字化的移动展业等。

政策已指明方向,模式已初步成形,基础正持续夯实,期待金融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真正助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