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金改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金改  >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
金融时报评出2021年中国金融十大新闻​(一)
来源:金融时报 发布日期:2022-01-11 16:28 浏览次数: 字号:[ ]

两次降准呵护中小微企业发展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加大

【事 件】202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以及国内疫情多点散发、洪涝灾害等多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实施宏观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恢复。金融业在增强经济发展韧性、纾困中小微企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具体来看,4月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五部门决定进一步延长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实施期限至2021年底。9月,央行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12月7日,人民银行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此外,人民银行两次实施全面降准,分别于7月15日和12月15日各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2.2万亿元。12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从2022年起,将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纳入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计划管理。


【点 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 连平

2021年以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人民银行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满足金融机构合理的流动性需求,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平稳运行。同时,更好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加大对小微企业、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两次降准释放了长期资金,有效满足了企业融资需求,将对2022年经济运行产生四方面积极作用。具体来看,一是改善银行业负债状况,有效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信用投放能力。降准直接释放基础货币,其效应是长期的。随着每年存款的增长,两次降准都将在每年更大规模的存款基数上释放更多基础货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二是提升银行投资能力,支持地方政府发债融资。2022年,稳增长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发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将发挥重要的支持作用。长期以来,商业银行是政府债券的投资主体,截至2021年10月31日,银行共持有地方政府债券占比近85%。降准后银行购债能力提升,有助于增强地方政府在促进投资和消费方面的能力,在稳增长中发挥关键作用。

三是推动市场利率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2.2万亿元,加上央行推出的结构性工具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资金量扩大。市场资金供给增大将有助于推动市场利率水平下降。降准向银行释放较低利率的存款资金,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为降低贷款利率提供了空间。全面降准向金融机构传达了重要的政策信号,有助于推动LPR报价银行适当降低其报价水平,进而推动银行信贷利率相应下降。

四是有助于增强金融机构信用功能,缓解市场风险压力。降准向市场传达了货币政策稳健的政策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降准后金融机构流动性状况改善,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有助于支持合理的购房需求和房企合理的开发需求;有助于改善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环境,降低困难企业的违约风险;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中小银行资金,降低流动性风险。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