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从玖:探讨建立高质量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 | |||||||||||||
|
|||||||||||||
12月16日,围绕“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主题,2021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浙江台州主会场、北京分会场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步举行。2021钱塘江论坛“科创金融助力共同富裕峰会”也以平行论坛的方式在杭州分会场同步举行。 论坛由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院长贝多广主持,台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良平致辞。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朱从玖,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桂平,中国银行党委委员、执行董事、副行长王纬,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CAFI理事会联席主席吴晓求等应邀连线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以下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朱从玖发言全文 尊敬的刘桂平副行长,贝多广院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2021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围绕“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主题,探讨建立高质量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实现共同富裕,具有积极的作用。台州是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成效明显,论坛选在台州举办,很有意义。论坛期间,钱塘江论坛组委会还将举办科创金融助力共同富裕峰会。在此,我谨代表浙江省政府,对论坛和峰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浙江考察,赋予我们“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今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定题、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浙江的光荣使命,也是金融系统的共同责任。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国家部委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13家以上金融机构出台了专项支持措施,全省上下推进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明显。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29万亿元,增长10.6%,高出全国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2.7%、13.3%、9.1%,进出口规模保持全国第三。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14.3%,占生产总值比重达11.9%。经济韧性逐渐增强,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7.8%和18.2%,城乡居民收入比1.85,保持全国各省区最低水平。 二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走在全国前列。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截至11月末,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6.9、16.4万亿元,居全国第五和第三位,分别增长9.3%、15.1%,民营经济、小微企业、涉农贷款规模均位居全国前列。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率先推进企业上市“一件事”地方事项集成办理改革,建立企业金融顾问制度,11月末,境内外上市公司749家,其中,境内599家,累计数和新增数均居全国第二。加快打造新兴金融中心,前三季度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710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9%;1-10月份,保费收入、私募投资基金规模均居全国第四位。不良贷款率0.8%,保持全国较低水平,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三是普惠金融发展特色亮点突出。浙江是全国较早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省份之一,国务院支持开展的台州小微金融改革、宁波保险创新和普惠金融改革、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丽水农村金融改革等试点,率先探索形成了一批普惠金融有效经验,台州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温州小微企业首贷户制度、宁波政保合作助力现代化社会治理都是普惠金融领域生动实践。我们充分抓好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在浙江的落地见效,融资综合成本稳步下降。坚持守正创新,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先发优势,大力推动移动支付、互联网贷款、线上保险等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和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信用信息、湖州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宁波全国数字健康保险交易等一批富有特色的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促进了金融服务模式创新、质量提升、效率变革,提升金融可得性、覆盖面和便利度。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新时代金融系统面临的重大课题。普惠金融在其中是中坚力量,大有可为。总的来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为主攻方向,完善金融机构、产品、服务和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富有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率先开拓有效支持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充分发挥金融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的重要作用。借此机会,我谈几点思考: 第一,推动金融直达新发展格局关键环节。高质量发展是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基础。今年来,浙江积极构建支持自主创新的多元化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健全科技金融专营机构体系,率先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推动私募股权基金重点投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打造资本市场普惠金融服务;稳妥有序推进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深化湖州和衢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率先推进碳账户金融服务、“碳中和”银行建设;开展金融支持浙商境内外双循环一体化专项行动,结合国家自贸试验区建设,在舟山推进期现联动构筑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低碳、国际国内双循环一体化发展等关键环节。 第二,开拓普惠金融支持山区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路径。山区26县主要集中在浙江西部和南部,包括丽水、衢州下辖全部县(市、区)、温州和台州部分县、杭州个别县(淳安),是浙江缩小地区差距、推进山区共同富裕的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丽水申创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试验区,支持台州创建小微企业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推进上市公司“空白县破零”行动,实施“一县一策”精准帮扶。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出台支持浙江山区县的专项措施,创新实施专列规模、专班团队、专门通道、专设权限等机制,有效满足26县重大平台项目、特色生态产业等合理融资需求。我们希望各大金融机构加大资源倾斜,按照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原则,大力支持山区26县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第三,开拓普惠金融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农村金融、县域金融是支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我们要补强短板,健全金融公共基础设施,下沉金融服务重心,打造高水平建设现代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城乡融合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人民银行总行和浙江省政府推动的丽水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形成了林权抵(质)押贷款、“三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整村授信”、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等一批标准化经验;台州、温州探索形成了农户家庭资产池增信融资、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等新模式。我们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涉农金融业务机制、模式和产品,重点加强对新时代美丽乡村、现代生态农业、集体经济较弱村等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探索“金融大脑+未来社区(未来乡村)”等场景应用,探索未来社区物业资产证券化,打造可复制易推广的样板,构建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金融服务模式。 第四,开拓普惠金融支持“扩中提低”的有效路径。浙江实施的“扩中提低”改革,主要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我们积极推进普惠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扩面增量降本,努力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多层次、多样化金融服务,推动更多小微企业主和农户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财富。建立完善服务广大城乡居民的财富管理体系,深化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并发挥财富管理高地功能,为普通老百姓提供更多安全的投资机会,切实帮助城乡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增强保险作为市场化机制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推进低收入群体普惠性商业医疗补充保险全覆盖,推进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以及灾害、安全等领域保险提质增效,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第五,构建高水平普惠金融发展优质生态。探索构建数智化区域金融运行体系,深化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移动支付之省建设,搭建数智金融平台,推动数智金融服务向零售消费、政务服务、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医疗服务等场景应用拓展提升,协同提高金融和公共服务多样化、包容性和便利度。加强地方财政、区域、农村农业、人力社保等政策与金融政策协同,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支持力度,强化省市县联动、政银企协同,合力推动普惠金融支持共同富裕。坚持金融向善,加强广大金融消费者和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依法严厉打击逃废债、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行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