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融资
首页 > 证券融资
证券融资

科创板三季度业绩亮眼,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成效凸显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0-11-19 10:16

浏览次数:

字号:[ ]

 10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三季报相继出炉,还有不少上市公司提前披露了年报预告。

科创板落地以来,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迈上了新台阶。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科创板上市公司体现出了高成长性和发展潜力。


科创板三季度净利润增速54.2%


截至10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三季报已经披露完毕。从前三季度业绩来看,科创板上市公司总体保持了较高的成长性。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190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136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同比正增长,占比约71.58%;净利润方面,121家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或减亏,占比约64%。其中圣湘生物、芯源微、航天宏图、硕世生物和东方生物5家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均是去年同期数据的10倍以上。

相比A股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数据,科创板公司增速更加亮眼。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在医药、半导体等公司业绩的带动下,科创板归母净利合计同比增速为54.2%,而同期全部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6.52%,中小板企业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4.6%和22.2%。

具体来看,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翻倍及以上的科创板公司有34家,同比增速在50%以上的公司有61家。其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业绩增速最亮眼的还数生物医药企业。其中,圣湘生物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381.47%,净利润同比增长10702.39%,其中仅第三季度,公司盈利就达到7.81亿元,同比增长74.8倍。

圣湘生物表示,因三季度海外疫情复发,部分国家出现第二波疫情,且进入流感高发的秋冬季节,全球多个国家加大防疫投入,从而带动公司新冠核酸检测试剂、核酸检测仪器、相关耗材等产品需求大幅增长。除圣湘生物以外,硕世生物以及东方生物都受益于新冠检测产品收入的大幅增加,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都有大幅上涨,净利润增长超10倍以上。


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科创板自设立以来,始终立足于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坚持面向世界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初衷,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企业聚集了一大批科创企业。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表示,从成长性来看,这些企业未来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成长潜力较大,代表着我国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

科创板高成长性离不开高研发投入。据iFinD科创板三季报数据统计,超过八成的科创板公司研发费用超过去年同期。35家科创板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幅超过50%,其中以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行业公司居多。圣湘生物和洁特生物研发费用增幅居前,均同比增长超过100%。从研发规模来看,有37家企业2020年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在1亿元以上。其中,君实生物今年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达12.10亿元,较去年同期接近翻倍。

还有一些尚未盈利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在研发投入上毫不“手软”。例如康希诺,其研报显示,前三季度仅实现营收567.38万元,但公司截至三季度末的研发费用已高达1.7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212.45万元,同比增长86.82%。公司表示,持续加码研发投入,是为了保持未来产品技术与质量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科创板由于多数都是初创企业,所以业绩上很难完全释放出来。对于科创板投资更多的是看其行业地位以及技术含量和未来能不能在技术上实现突破。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成效显现


今年以来,监管层多次提出要加大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9月21日,证监会党委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提出,把支持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科创板关键制度创新、强化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能力、发挥新三板服务中小企业的平台作用,引导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

科创板和创业板俨然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据统计,截至10月30日,注册制下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合计232家,IPO募资合计3301.73亿元。其中科创板上市公司累计达191家,首发募资合计2790.92亿元,占同期A股IPO融资金额的47.6%;创业板注册制下发行上市公司41家,IPO合计融资510.81亿元。

“资本市场最大的好处就是对未来的收入预期做提前定价和提前变现,愿意投入支持前景好的企业。”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前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表示,中国企业中,能够在国内外上市的行业,其科研最活跃,最发达,活力最强。创新、创业关键的关键在于资本市场和风险资本的支持。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表示,建议发挥科创板、创业板引领作用,培育高新科技龙头企业。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主动适应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特点,优化发行条件,扩大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覆盖面,提高对实体企业包容性,服务更多小微科创企业,优化金融资源配置。